變解決社會問題為商業機會,使企業公益戰略與主營業務之間產生協同效應,已成為許多國際大公司開展企業公民實踐的共識。在企業與內部員工關系的管理上,國內一些企業也開始嘗試導入這一理念,在把企業員工轉變為內部客戶的同時,讓員工成為公司價值觀的自覺承載者,從而將公司價值有效傳遞給客戶,企業在慈善公益方面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并兼顧自身業務發展,獲得了從員工到客戶的一致認同,在今天已經成為一種實現共贏的能力。
紅星美凱龍作為國內一家知名的家具生活用品提供商,一直以倡導“愛家文化”為公司核心價值。在公司董事長車建新看來,紅星美凱龍的使命就是要幫助中國人建設美好的家居生活,企業不僅僅停留在賣家居產品這一基本訴求之上,更應該提升顧客的生活品味,自己不僅扮演賣家的身份,更努力使顧客成長為生活的專家,企業于是將定位由賣家居產品轉變為傳播生活方式。于是,情景化的布展、體驗式的購物并成為賣場的主題氛圍。紅星美凱龍通過搭建一個公園式的商場,給顧客更多的參考空間,讓消費者參與居家審美體驗,同時營造出閑暇時也能來賣場逛逛的氛圍。
公園式的購物環境的確給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家居購物體驗,但是能否真正提高消費者的居家品味往往不是靠產品的單純擺設方式來決定的,家具物品的擺放方案只能營造視覺器官上的感受,觀念層面的改變則并不容易,這往往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作為一家銷售型的企業,紅星美凱龍的顧客和消費者直接面對的就是家居賣場的銷售人員,企業的員工于是便扮演消費者的直接引導者和決定干預人的角色。車建新一直認為,只有把員工個人打造成品牌,才能把企業打造成品牌。企業的性質決定了他們的員工數量多、分布廣,員工的能力提升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送員工一一去進修也不是一件很現實的事情。于是,企業便在內部開始了很多員工關愛舉措,員工的居家理念提高了,對消費者的引導也會自然提升。
體恤員工家庭和睦與幸福,對員工的關心和照顧其實一直以來都是紅星美凱龍回饋員工的做法,愛家文化的倡導自然離不開員工這個大群體,因此紅星員工的夫妻感情、生活質量等方面的提升一直是企業關注的內容。然而,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又況且紅星美凱龍賣場的員工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借助員工的力量進行消費者家居品味的影響和提升也需要找到一個很好的途徑。企業成立了敬老委員會、關心下一代教育委員會、健康長壽委員會和讀書成果分享委員會四個組織,開展賞識教育、兒童早期教育、健康人生100年培訓活動等,指導員工如何教育孩子,建設幸福家庭等。此外,企業工會還成立了社會家政服務公司,鼓勵外派的干部選擇家屬隨行,并由公司給隨行家屬發工資等,諸多項舉措都致力于促進員工的家庭和諧。
企業對員工的種種關愛舉措,使企業在員工關系方面贏得了優勢,而與此同時,紅星的愛家理念也在無形中得以貫徹,員工通過親身體驗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對家文化的理解,這一系列舉措也成為企業對員工的責任感寫照。企業在社會責任感的趨勢下成就了員工對家文化感知力的提升,同樣的,員工也在顧客面前更具和諧家庭氛圍塑造的感召力,由賣家居產品轉向賣生活方式的過度也在員工與顧客的交流中不斷滲透。這種直接的情感滲透比企業大肆宣揚倡導和諧的生活方式更為直接、更為有效,從而推動紅星促進建設和諧家庭文化氛圍的社會責任,從對員工的責任出發,提高員工家文化訴求,從而立足行業優勢,回歸到建設和諧家文化的社會責任中去,也實現了提升企業的價值訴求和市場份額的目標。
借助員工這一載體,紅星美凱龍實現了其公益目標的有效實現和公司價值的客戶傳遞,但在此之前,這家公司也曾經有過支票簿式公益的做法,效果并不理想。基于同樣的和諧家庭建設理念,紅星美凱龍當時找到了國內一家全國性民間團體人權基金會,該組織旨在發展和完善中國的人權事業,通過廣泛的募集資金進行國際人權交流,在開展各種人權教育等。因此家庭暴力等社會問題也一直是他們關注的對象,而這些與紅星美凱龍倡導的愛家文化剛好一脈相承,雙方的合作由此誕生,首先共同設立了和諧家庭的專項基金,紅星美凱龍捐資一千萬元,項目的具體操作由人權基金會負責,立足家庭軟暴力等話題開展大規模的公益講座。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盡管認定了他們從事的活動是與自己的業務一脈相承,但是卻并沒有傾注更多的精力,項目的具體操作全權由操作方來執行。由于雙方之間在后續項目操作方面缺乏緊密的聯系紐帶,成效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督和評估。
事實上,這也是國內許多企業在社會公益實踐中遭遇到的窘境。國內第三部門的欠發達,令許多企業家在行善時感到力不從心。紅星美凱龍將公益目標和員工關系及客戶價值傳遞的巧妙結合,使每一個員工成為公益引擎,將其關注的社會問題與商業思維進行對接,真正實現了商業共贏和可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