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稱,商品房成交量持續萎靡不振,預計明年七、八月份,兩限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型住房大量交房后,家居市場會有所起色。更有業內人士認為,直到房地產市場回歸到理性軌道后,家居行業才能迎來真正回暖。
對于眾家居廠商來說,“金九銀十”市場尚且低迷,平日的銷售無疑更為艱難。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在市場動蕩期修煉內功,也成為了各企業一致的選擇。某業內專家表示,平時商家必須將服務做得更好,給消費者提供清晰的而非模棱兩可的增值項,迎合客戶才能贏得客戶。溫世權則認為,十一過后,全行業將面臨更大的壓力,為保存實力,家居企業可考慮適當瘦身,將效益不好的店面進行壓縮或撤掉,“一邊堅持,一邊等待形勢好轉”。
“十一”冷場 節日營銷風光不再備受家居業關注的“十一黃金周”在無數遺憾聲中黯然離場,在樓市調控后的低迷市場背景下,十一曾被不少家居企業視為本年度翻盤的機會。盡管優惠折扣、現金抽獎、樣品特價、贈品禮包、限量搶購等活動一波接一波,規模和力度堪稱一年之最,但消費者并不買賬,來自各商家的客流和銷售數字涼意襲人。
“客戶在哪里”?
“十一黃金周”的最后一天,今朝裝飾常務副總裁汪曉兵發布了一條微博:“客戶在哪里——尋尋覓覓;現場實況——冷冷清清;銷售人員心情——凄凄慘慘戚戚。”雖然是只言片語,但卻是對今年國慶期間眾多家居企業的真實寫照。
盡管平淡了一整年的家居市場盼望十一能夠注射一針“強心劑”,但結果似乎并不奏效。汪曉兵表示,十一期間客流同比減少了50%以上。圣象地板北京公司營銷總監王慶強也表示明顯感到客流較去年明顯下降。“從今年五一開始市場就不太好了,但十一比五一還要差”,他坦言,傳統的“金九銀十”盛景不再。意風家具董事長溫世權也透露,今年十一北京市場銷售額較去年減少了約30%,并稱“黃金周”對于家居行業的含金量“絕對沒有體現出來”。
賣場方面,紅星美凱龍京滬·西南大區總經理王偉介紹,今年十一紅星美凱龍的銷售整體上比去年有12%左右的提升。居然之家運營總監張晨表示,七天的客流量有所下降,但客單價提升,最終銷售額與去年基本持平。東方家園家居廣場副總經理殷玉新稱,黃金周期間玉泉營店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幅達18%。然而,記者了解到,與各大賣場往年動輒近30%的銷售增幅相比,今年的業績并不令人感到快慰。
雖然早在十一到來之前,各商家便已紛紛調低了市場預期,但面對客流和銷售不振的事實時仍頗感無奈。冷清,成為今年十一的關鍵詞。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甚至指出,即使是那些所謂業績飄紅的企業,也不乏出于“唱興市場”的考慮而強作歡顏。
促銷作用減弱
采訪中,各家居企業都表示,前幾年黃金周的銷量會有明顯增幅,七天的業績甚至能夠趕上平時2到3個月的銷量,黃金周的“含金量”十足。但是在房地產市場的負面牽動之下,如今假日經濟在家居行業的體現越來越不明顯,往年商家們屢試不爽的促銷手段如今也不再被消費者買賬。
城外誠家居廣場副總經理劉洋表示,從今年五一、中秋節到十一黃金周的市場表現來看,節日促銷仍然還是一個關鍵點,“有一點不促不銷的感覺了”。另一方面,也有企業表示,促銷對于客流和銷售的提升作用正在日漸稀釋。
王慶強也稱,黃金周促銷的效果正在減弱,日漸理性的消費者對司空見慣的促銷手段已經不那么容易動心。
而對于為何“促銷”這一殺手锏如今淪為雞肋,業界也給出了分析。標致家具營銷總監朱光宇認為,促銷不可一概而論,假如企業一直執行穩定的銷售體系,那么突然的大力度促銷必然會帶來營業額的明顯增長;而如果企業平日里促銷已經成為常態的話,節日促銷的效果就將大打折扣。
金牌櫥柜北京市場部經理羅桂生也表示,如今各大商場和品牌動不動就搞活動,其力度與假日的差別不大,這就導致消費者購買的時間節點發生變化,十一期間的銷售也因此被分流。
■ 現場走訪
理性消費者向品牌、低折扣集中
10月6日,記者前往紅星美凱龍東四環商場、居然之家北四環商場、城外誠家居廣場等地實地探訪。
在賣場中記者看到,雖然客流較平時有所增加,但并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客流高峰,收款臺前也難見消費者排隊結賬的景象。
在各品類當中,家具和衛浴產品受關注度相對較高,櫥柜、瓷磚、地板也匯聚了部分客流,而門窗、吊頂、軟裝飾品區域則普遍頗為冷清。
其中,一線知名品牌成為了大多數消費者光顧的對象,例如在意風家具、百強家具、非同沙發、圣象地板、歐派櫥柜等店面內,有不少消費者在進行咨詢。相比之下,一些名氣不甚響亮的品牌店內則較少有人出入。
在百強家居黑森林門店內,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假期前三天店內客流增幅并不明顯,人們進店以后也多是看看、問問,并不急著下單。
圣象地板銷售人員也表示,從10月4日開始,前來咨詢和選購的消費者明顯增多,下單率也明顯提高。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賣場內的消費者。在北四環居然之家,一對家住望京的夫婦表示,十一期間各品牌都在搞優惠,不少大品牌在這幾天也比平時便宜不少,因此更傾向于選擇曝光度較高的知名品牌,“畢竟是大品牌,質量和服務應該會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