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家居”步伐加速
在剛剛結束的廣州家具展上,左右家私推出的整體家居成為冷清展會上的焦點之一。據左右家私有限公司品牌總監譚國清介紹,推出的新品貫穿整體性家居的概念,連裝飾用花、裝飾畫等家居飾品都考慮到了。“以后,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就不需在這家買茶幾,在那家買沙發了。家居產品的配套性很強,也很好地打通了供貨和售后問題。”
實際上,整體家居的概念并不是新鮮的話題。除了家具品牌推出包括裝飾、軟裝產品在內的產品,家居品牌和家裝品牌也出現了向彼此延伸的動向。8月初,超舒適國際家居推出裝飾品牌天茲別墅裝飾;9月4日,超舒適宣布開放“LuxeLiving”樣板間;8月份,博洛尼古典家居館正式亮相。
不僅如此,曲美、百強等家具品牌,在其店內的產品陳設上也力求完善,以提供“生活方式”來出售產品。百強家具總裁陳曉太介紹,百強國際家居廣場選擇品牌不局限于百強本身。“有個性、實木的、符合我們定位的白領生活方式的品牌,都被我們納入囊中。我們把賣場按戶型結構和家的生活方式調整,更貼近生活,打造成體驗間的方式。”
消費趨勢所致
整體家居出現的直接原因,是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陳曉太表示:“整體家居是一站式服務,給消費者提供更為快捷的服務和產品。”超舒適國際家居公關經理王格也表示,增設裝修業務目的是為客戶提供延伸服務。“過去顧客來超舒適選購家具的同時,常問我們是否有裝修業務,是否能夠提供一體化的服務。應對這種需求,我們推出了家裝業務。”
今朝裝飾副總裁汪曉兵也曾提到:“我們發現,現在來公司要求定制家具的消費者還是很多的,他們定制的產品品類也多起來,書柜、餐桌等都有,需求量也很大。這也和現代人要求快捷的消費方式有關。”
即使商家不主動推出,單一產品在終端方面對消費者的影響越來越弱,這也成為商家推出整體家裝的原因。譚國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比如只做板式家具,軟體不是很強的話,那么很可能會流失掉很大一部分客戶。反過來講,賣場需要很多東西來支撐它的整個形象,終端銷售也需要相關的配套產品來支撐整個的銷售。如果我們只做沙發,顯然就會在很多方面受到掣肘。當前單一性產品越來越難以生存。所以,我們會更加專注這一塊,關注整體性的開發和研發配套等。”
“體驗”帶動銷量
不管是家裝公司積極打造家居館,還是家具品牌向配飾延伸,談及到業務“跨界”,企業們看重的是用戶消費體驗,而非銷量。
博洛尼品牌推廣部高級經理李倩表示:“軟裝市場最關鍵的還是體驗,要有特別感性的效果。我們推出的七姿十八勢主題家裝方案,實際上也是帶動軟裝銷售的。在軟裝館中,更多地體現了別墅、豪宅這些國外原創設計,消費者如果喜歡這樣的家居情景,就可以打包來買沙發、床、窗簾配飾等產品。”曲美家具董事長趙瑞海也表示,曲美家具北五環中心店增加了家居類商品,以更好服務于消費者。主要還是加強客戶體驗、優化產品方面考慮,提高產品性價比。
闊達裝飾董事長曹安閩向記者表示,“成品家裝”的未來市場成熟后,個性化裝修市場出現,客戶可以選擇家裝方案。“設計方案將來是競標方式出現,消費者需要什么尺寸商家就做什么尺寸,家裝公司不再是賣主材、賣軟飾的‘二道販子’,將有機會出產家居好產品。”
一站式的整體家居服務成為不少家居企業“前進的方向”,但多產品類型對企業的設計、生產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高要求。
■ 業內聲音
“提供整體家裝有很大難度”
●冀仕豐,北京業之峰諾華裝飾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管理中心副總監
相對于家具品牌,家裝公司確實更前端、能夠更早地接觸到消費者,更早地了解消費者的購物需求,這或許是延伸家裝業務的原因。但我認為,公司進入一個非專業領域,還是會有很大的難度。業之峰原來也做櫥柜產品,我們認為用戶在裝修完之后選購櫥柜,購買我們的產品順理成章,但是發現并不是這樣,因為并沒有專業賣櫥柜的能力,市場資源也非常分散。現在我們的櫥柜業務已經賣掉,專心做好設計服務。
有的企業試圖提供整體的家裝服務,我認為想達到這樣的業務水平,公司必須具備設計能力、產品整合能力,并且提供合理的價格。事實證明,現在的北京乃至全國的家裝公司,誰也沒有能力能夠提供整體家裝服務,充其量只是在行業鏈中的某個環節取得核心競爭力。家居產業鏈很長,如果面鋪得廣,產品容易跟不上。
有些家具品牌推出了裝飾家居品,這也是情理之內。現在配飾市場還沒有出現大的品牌,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大蛋糕,想分得一杯羹。
不是隨便就能做好軟裝
●張振裕,特力和樂家居華北區總經理
我們從去年就注意到這樣的趨勢:大陸的大品牌家具企業進軍軟裝市場,甚至有些家具企業也聯系過我,問我們愿不愿意幫他們開店。我認為,軟裝市場并不是隨便就能做好。特力和樂進入大陸市場,也是經過六七年才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我們依靠的是全球零售資源,保證供應產品的高品質;在人力資源方面,也很注重導購的培養,注重追蹤消費者消費習慣和細節的變化。對于本店的導購,我們要求先模擬式擺出,找出消費者體驗,再對消費后果的影響進行文字報告和數字分析。這才能保證消費者對家居零售品的喜好和忠實。
我認為大陸的大品牌企業進軍軟裝業,他們確實很有錢,但是找不到產品資源,也沒有成熟的市場經驗,所以并不感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