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小家電產品質量問題頻出?記者為此專訪了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徐東生。
您如何看待小家電產品屢被曝光存在質量問題的現象?
徐東生:首先要承認小家電產品質量整體是在逐步提高的,因為這是整個行業的一個大趨勢。大家可以查閱一下質檢總局歷年抽查的數據,有縱向對比,合格率應該是逐步提高的。
為什么會不符合標準?
徐東生:主要原因是這些企業的產品設計和生產中存在缺陷。
但也有些企業向我們反映,有的檢測機構對標準的理解不正確。另外近幾年地方抽檢的頻次在急劇增加。據我們調查,去年比前年抽檢的頻次增長了50%。抽檢頻次很多,有的企業,甚至存在一種產品在一年內被抽查幾十次的情況。
在您看來,難道是因為地方的抽檢頻次增加而導致小家電行業產品質量問題的曝光增多?
徐東生:抽查的頻率高了,公告和報道的次數自然會搞些。當前我國質量抽查的任務由兩個部門來執行,一個是國家工商系統在流通領域的抽查,另一個是質監局在制造領域的抽查。國家級抽檢是國家質檢總局執行,地方抽檢是由地方的質檢局或者工商局來執行的。
國家抽檢每年對每類產品有次數限制,一般也不會對一個產品抽檢很多次。但是地方各省、市到縣都有抽查的權力,地方抽檢總次數是比較多的。
很多企業反映,有些檢測對標準的理解并不是很到位。而且復檢機制需要完善,企業初檢和復檢的機構通常是同一家,不太合理。
對于標準理解的不一致,是否也體現了小家電行業的標準還不夠健全?
徐東生:不是標準不健全,只是標準數量比較多。我們現在大部分的家電產品都要通過國家的3C強制認證,強制認證規則都是按照一定的強制性標準來制定的。但是中國有的強制標準適用的產品范圍比較寬,實際上對其中有些產品并不太適用,或者不同強制性標準存在一些沖突。
您認為標準還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徐東生:是的,現在國家推進標準化改革,其中要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逐步將現行強制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整合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強制性國家標準由國務院批準發布或授權批準發布。還要優化完善推薦性標準,進一步優化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體系結構,推動向政府職責范圍內的公益類標準過渡,逐步縮減現有推薦性標準的數量和規模。
當前這些問題應該怎樣去解決?
徐東生: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不管現在存在怎樣的問題,生產的產品一定要符合相關的強制性認證和強制標準的要求,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從另一方面來講,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快標準的清理,,希望檢測機構能加強對標準的理解。因為畢竟這其中很多都是技術上的問題,這些技術上的問題一些檢測機構和企業對標準的理解不太一樣。中國的檢測機構有很多,不一定是標準制定單位,有時候對標準字面的理解和標準實際的含義并不太一樣,理解會存在差異。
小家電行業目前的發展速度是比較快的,產品品類百花齊放,特別是有些企業通過不斷創新去研發新的產品供應市場。但行業現在也處于不斷調整和整合的階段,家電企業都需要直面優勝劣汰的殘酷競爭。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質量是生命,企業還是要更加重視產品的質量,特別是需要加強對行業標準的理解,生產的產品一定要符合國家對產品相關標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