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年年檢,年年都問題扎堆?業內人士分析,除了企業自身原因,違規成本低、消費者關注度不高,也是外因。據悉,今年這三個品類還在國檢的計劃之內,這幾個品類表現會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了。
□現象
質量差年年檢
風險等級居高
可能大家會奇怪,為什么國家質檢總局、工商總局及各地質檢部門每年都會盯著木家具、兒童家具、床上用品這些品類來回抽查呢?業內人士表示,其中的因果關系很簡單。以上品類與消費者密切相關,政府、消費者、輿論的關注度高,更重要的是在以往的抽檢過程中,不合格率居高不下。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在如此高密度的監督下,部分生產企業還是在“較勁”,產品質量就是無法達標。
而相關部門對木家具、兒童家具、床上用品的關注,2016年仍將延續。國家質檢總局近期發布了《全國重點工業產品質量監督目錄(2016年版)》,其中還對各類產品進行了風險評級。據悉,Ⅰ級風險產品指與消費者密切相關,國內市場流通量大,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案例較多,涉及特定消費人群的產品;Ⅱ級風險產品指國內市場流通量大,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案例中等,監督抽查合格率較低的產品。在這份名單中,木家具、兒童家具、床上用品不但榜上有名,且風險等級較高。木家具、兒童家具為Ⅰ級,床上產品Ⅱ級。國家質檢總局《2016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計劃》也顯示,今年木家具、兒童家具、床上用品還要經歷“國抽”。業內人士表示,如此被“重視”,說明這些行業確實要在質量上用點兒心了。
>>木制家具
低端制造業有標準難執行
木制家具一直是被質量監督部門抽檢的熱門品類,但明明有著嚴格的生產標準,其不合格率一直讓人看了揪心。近期的某數據表明,2015年6月至11月,在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30個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展開的15種產品質量全國聯動監督抽查中,木制家具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竟為17.3%。同時,京華時報記者總結近來的家具抽檢消息后發現,木制家具小品牌不合格的居多。為何木制家具年年被檢,問題還如此之多呢?
針對記者提出的問題,國家家具及室內環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助理孫書冬解釋道,我國的《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本身對產品的制造要求是很嚴格的,以現在的制造水平來說,生產出合格產品并非難事,但家具行業屬于低端制造業,市場準入門檻很低?!昂芏鄰臉I者吃不透標準,甚至根本就不理解標準。”相對小廠家,大品牌家具制造商在技術及人員配備上顯然更有實力,因此,上黑榜的幾率也自然小了不少。
>>兒童家具
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翻身還需時日
《兒童家具通用技術條件》發布已快四年,但近年來此品類抽檢不合格率一直居高不下。去年12月,在上海工商局的抽查中,居然有超五成產品不符合要求,而且從各地的抽檢公告上來看,兒童家具無論品牌大小,都頻頻來黑榜湊熱鬧。恒大美森美、七彩人生、我愛我家、多喜愛等,都可謂榜上??汀S浾呓y計發現,國標中最為強調的局部結構安全方面,幾乎每次都有大批企業“翻船”。為什么這個標準執行起來如此之難?
孫書冬表示,首先仍然有企業對于國標沒有充分理解。另外,很多企業在家具生產上已經有了自己成熟的生產線及技術。如果按照新國標重新研發產品,改正產品原有的設計,需要投入相當大的成本,這也造成很多企業不愿整改,所以在抽檢中,他們也發現一些品牌特意回避局部結構安全問題,“比如,兒童家具標稱為青少年家具,這樣就不能按照國標檢測了?!?
不過孫書冬認為,隨著市場的規范,木質家具、兒童家具的質量水平會穩步提升。他以木家具甲醛釋放量為例,在標準剛剛出臺之時,有部分產品的甲醛釋放量甚至超過標準百倍,但隨著近年來社會及企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現在這一問題明顯好轉,即使超標,很多也是微量的。”
>>床上用品
質量管控不力上游產業鏈問題多
最近,富安娜、雅路兩個知名家紡品牌湖南省工商局檢出不合格產品,讓家紡這個品類的質量問題重回人們視線?;仡?014年,廣東省工商局因26床品不合格項目涉及pH值和含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將被認定為有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危險的缺陷商品中,從而啟動召回機制。水星家紡、歌莉亞這些大牌也榜上有名。這也是新消法頒布以來,目前在家紡行業內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政府主導召回行為。近年來,京華時報記者一直追蹤家紡質量管控提升,但從各地公布的質檢消息上來看,仍然是問題迭出。
為什么家紡質量會如此難于把控?京華時報記者采訪多為業內人士得知,家紡企業其實主要的工作是涉及“縫紉”。他們一般沒有自己的印染廠,因此在原料引進時,如果檢測不力,就很可能讓不符合國標的原料流入市場。還有部分企業,認為原料不是自己生產的,便對原料質量采取“旁觀”態度?!盁o論原料是誰生產的,但最后成品都貼的是一塊企業商標,所以對上游企業管控確實不能松懈?!睒I內人士如是呼吁。同時,很多企業在管理和質量把控方面缺少經驗,甚至國標還都不了解,因此,標識、尺寸這類小問題也經常出現在不合格項目中。
□外因
抽檢曝光難威懾小品牌
記者查看質量技術監督局網站,僅2015年抽查不合格逾期未整改的家具企業就不下幾十家,基本都是市場上難叫出名字的小品牌。抽檢對這些企業的威懾力之弱,可見一斑。
孫書冬表示,抽檢后被曝光,顯然會損害知名企業多年來打造的信譽,所以大企業對于產品質量的控制也相對嚴格,很少“犯事”。而小牌子,本身就沒名氣,曝光對其沒有實質性的損害。只要家底還在,完全可以換個牌子繼續做下去?!安贿^,隨著北京家具制造業外遷,要拿到生產經營執照越來越難,這種情況已經在減少。”而家紡行業中也有同樣的現象。有檢測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有媒體曝光,大品牌可能在乎,但小品牌一般采取無所謂的態度。
處罰力度不大
違規成本太低
另外一個讓各企業敢于以身犯險的原因則是違規成本低。據介紹,根據相關條例,質量監督抽檢不合格的行政處罰力度實際上并不大,“以家具為例,簡單地說,按照廠家存有或銷售的不合格品數量作為基數來處罰。但家具一般都是定制的,本身庫存就不會太多,而且要找到與抽檢樣品一模一樣的產品也很難。因此,很多時候處罰金額不高?!?
家紡行業業內人士也表示,處罰程度確實不足以“震懾”違規企業。在很多產品領域出現檢測不合格,相關部門一般也就要求產品下架,沒收問題產品,就算罰款也不甚多。
曝光缺乏關注度
公布渠道鮮有問津
作為行業媒體,記者會定期關注國家及各地質檢、工商發布的質量監督公告,但在記者的隨機采訪中發現,普通消費者對此的關注度卻十分有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質檢信息曝光對企業起到的督促作用。
市民王女士表示,沒有特殊原因自己從來不會瀏覽工商和質檢部門的網站?!笆裁雌放撇缓细竦南⒁话闶峭ㄟ^媒體或朋友圈看到的。”趙女士則十分驚訝于質檢公告是公開資料,“這東西可以隨便看嗎?我還以為媒體都是從內部渠道得到的呢。”而記者隨機采訪的幾位消費者均表示,自己在購買產品前,不會特意瀏覽此類產品的質檢抽查合格情況?!绊敹嗍窃谡搲騽e的地方看看網友對品牌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