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斂的格局態度,與戶外親密溝通的微環境,開放澄澈的視野,原始自然的材質,柔和微妙的光影變幻,空間的禪意便這樣表達出來。




建筑是人對環境的適應,其中比較重要的事情是處理與陽光和空氣的關系。大多數處于溫帶或寒冷氣候地區的建筑會設計盡量大的面寬,充分采光的陽臺,以開放地擁抱陽光,但在處于熱帶季風氣候下陽光充足的越南,卻對過于熱情的陽光保持距離。
這種管式形態的建筑是越南普遍的傳統住宅形態。面寬窄、進深長,同時會設置一個建筑內部的庭院。
這種管式住宅,一方面在平面上呈狹長形狀以調節陽光,另一方面還包含垂直結構上的通風設計。新鮮空氣從建筑底部的門窗進入內部庭院,熱空氣從頂部流出,從而形成連續對流的自然通風循環體系。
如此,內部庭院形成一個與戶外交流的微氣候。室內空間和自然親密接觸,而且創造出豐富的空間變化的可能性。實際上,中國的南方住宅中的“天井”也包含了類似的原理。人會對環境做出類似的適應,建筑設計表達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