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價沖銷量”家居網店投機生存
靠“低價”沖銷量,不是家居產品該走的路。事實上,不是家居產品在網絡上銷售有錯,而是被非專業網銷平臺帶入后,只求短期利潤、不管長遠口碑維護的粗暴型做法,出現了問題。對此,不少家居業內人士表示,以往觸網的家居品牌,常出現短視行為,爆發式低價促銷,自己的服務端承受不了,線上線下產品未經區分或梳理,價格混亂,如此這般之后,消費者感受到更多“不信任與沒把握”。
面對當下的家居網購環境,80后高小姐的消費原則是:不求最低價,但求高性價比。由此可見,走“低價策略”的家居網購品牌只能暫時吸引一部分低質量消費者,無法打動真正知道自己要什么,且有較高品牌追隨度的消費群體。然而,這個道理并非人人皆知,無論是在知名家居品牌自營網店,還是在第三方網購平臺上,打著各種名義進行的“瘋狂促銷”仍舊比比皆是。一時間,“低價”幾乎成了家居網購的第一大關鍵詞。
將“瘋狂促銷”作為觸網的必經之路,這對于正在摸索家居網購門道的品牌而言等于誤入歧途。實際上,“低價策略”不但無法為自己贏得高利潤,還會影響品牌日后正規的網購價格體系以及客戶質量。
“管殺不管埋”家居網購售后缺失
不少急著做網購的家居品牌,產品更新跟不上、定價體系不完善、物流配送慢半拍,由于準備工作沒做好,有些品牌把網購做成了糟粕,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可見,品牌售中售后服務不到位,觸網等于自殺。
著急“觸網”,怕在線上競爭中落在人后,不少家居品牌在面對網購這一新鮮渠道時的不冷靜與不理性可以理解,但如此下去,最終難為的還是消費者。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一些家居品牌的確“有點著急”,禁不住短期沖銷量的誘惑,然而一旦自身運營不能支撐其銷量,勢必無法周到服務消費者,也給自身帶來麻煩。不過除了消費者和品牌商,家居賣場也成了家居網購“試水”的另一個受害者。據悉,近兩年來,投訴到賣場的家居網購問題比例極高,許多消費者在各種網上平臺購買的家居建材產品,一旦出現質量或送貨安裝等售后問題,最先找的不是品牌,而是賣場,究其原因,消費者的原話是:“××品牌在賣場里有店,不找賣場找誰?”為此,也奉勸家居品牌商,如果你的售中和售后服務沒到位,最好先別急著觸網,否則只會給別人帶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