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提高成交量夸大宣傳
消費者在購買家具產品的過程中,銷售人員的介紹和解說是消費者以最快速度了解產品的途徑,從而產生購買興趣完成交易的重要因素。然而有部分的銷售人員為銷售貨品、賺取提成,在介紹的過程中夸大宣傳,不客觀、真實的評價產品,夸下??凇⒋蠓匠兄Z,促成顧客成交。但當客戶發現問題的時候后不肯承認當初的承諾,讓不少消費者“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不光小品牌如此,現在的一些大品牌也有此類貓膩。銷售人員在你購買之前吹得天花亂墜,一旦你付款了,很多口頭承諾最后都成為了空頭支票。對此,建議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當銷售人員做出承諾時,可以通過合理的方法用手機錄下視頻或錄音,為以后維護自己的利益提供強有力的物證。
常見明碼虛價
前陣子小張在更換房子里的部分家具時,為圖個安心便選擇了本地一家較為高檔的家具賣場,當他按照賣場字面上的優惠付款后,發現賣場另一位顧客人正和銷售人員討價還價,最后幾乎以五折的優惠成交同類型的產品,這讓小張在詫異的同時感到困惑:“原以為在正規商場買家具都是在產品標價的基礎上統一享受相應的折扣和優惠,沒想到這里也能討價還價,這次我吃大虧了?!?
現在家具市場普遍存在價格虛高的現象,而許多初次購買家具的年輕人不了解其中的貓膩,所以建議大家走多幾家賣場、多留意比較該品牌平時的實際賣價,真正做到貨比三家,在銷售人員介紹的過程中做到心里有數。
貨不對板
家具市場材質五花八門,一些企業便有了借機大做文章的機會,頻頻設置“材質陷阱”,讓消費者去鉆。例如實木衣柜行業慣用的“實木混搭”的做法就是其中之一。一些銷售人員在推銷時避重就輕,將家具身上最名貴的木材當作這件家具的主材介紹,混淆視聽。貨不對板也是消費者購買家具時常發生的問題,有部分不良商家將樣品家具使用真材實料,而送給顧客的實際貨品卻暗藏貓膩,采用偷工減料等方式實施調包計,這一現象已經成為家具市場上很多商家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為避免以次充好和貨不對板的問題,建議廣大消費者在經濟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盡量選擇有質量保障,品牌聲譽好的商家,購買產品時注意查看產品的質量檢測報告。購買后一定要保存使用說明書或發票,以便產生糾紛時使用。最后在驗收產品時應仔細查看各處細節,一旦發現問題應當場指出,避免商家抵賴。此外,消費者在定制家具時要多留一個心眼,應在購買協議、合同上寫明家具的型號、尺寸、款式、材質、顏色、交貨時間等具體信息,以免交貨時以次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