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原材料漲價已是不爭的事實。在所有人都認為原材料漲價之后,下游行業的產品也將會跟著瘋漲。可在涂料行業卻是這樣一番現象。
涂料企業仍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據裝一網了解,在2008年到2011年之間,鈦白粉的價格一路飆升,最高峰曾漲到23000多元每噸。在這段時間內,涂料企業跟隨原材料企業漲價步伐,水漲船高。如世界巨頭杜邦鈦白在2010年時對旗下鈦白粉產品進行了五次提價,另外亨斯邁、康諾斯、科斯特等涂料原料企業在2011年也進行了相應提價。隨后涂料企業在2010年第四季度和2011年第一季度,也進行了相應提價。
2011年之后,鈦白粉價格開始下降,曾一度跌至每噸9000多元,但是,此時此刻,涂料價格并沒有下降,持續在高位運行,當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度下滑之后,大中型涂料企業的利潤空間持續增大。然而自2016年初以來,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只是壓縮了大型涂料企業的利潤空間。大部分大型企業還是處于盈利狀況,如國內首家民營上市涂料企業三棵樹在2017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7.54%;嘉寶莉2017年一季度集團業績整體業績增長22.1%;美涂士2016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30%;冠軍涂料2016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65%。由此可見,還沒達到全行業整體虧損的情況。
規范市場 倒逼中小型涂料企業退出市場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我國涂料行業仍以中小型涂料企業為主,大型涂料企業少之又少,能夠在國際涂料領域擁有一席之地的涂料品牌更是鳳毛麟角。這種以小型涂料企業為主的經營環境很容易造成企業之間的“高度模仿”、“價格戰”等一系列的惡性競爭。涂料行業急需一場“凈化風暴”,而原材料價格和環保風暴為大型涂料企業創造了很多的機會。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之中,大型涂料企業還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但是中小型涂料企業的利潤空間已經是捉襟見肘了,很多企業更是咬牙堅挺。大企業不進行集體漲價,中小型涂料企業更不敢盲動,否則就是“飛蛾撲火”。但是這種情況能持續多長時間呢?大型企業有一定的市場份額,有一定的經濟支持,但是中小型企業在這幾個方面幾乎不占優勢,長此以往,以后將逐步退出涂料市場。大中型涂料企業倒逼中小型企業倒閉。
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未來一定是中大型涂料企業的天下,而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通過“物盡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能夠真正生存下來的企業才有可能會成為未來涂料行業的領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