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
十年前是房地產的風口,前面十年是我們中國家居行業一個風口,而且未來十年,二十年也將會是我們中國家居行業的一個風口。
現在中國制造業在新的國際制造業形勢下,我覺得中國制造業在面臨新的挑戰,新的變化,努力的實現自身的跨越,如何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營造一張中國的名片。高鐵就是我們中國高端制造業走出去的第一張名片。作為中國唯一的高鐵列車生產商,中國中車也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完成了中國國際高速鐵路40年的發展歷程,已經躋身為全球第一集團軍。惟有發展才能強大,中國強大離不開中國制造,我們的中國制造必須扎扎實實,步步為營,只有注重品牌建設才能強化企業精神。
倡導工匠精神才能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國制造全程景象,才能讓中國制造的今天是你的昨天,才能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偉大目標。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比如說高鐵,我們的芯片,還有我們現在航空母艦、工業4.0、微信支付,這是全球全世界最厲害的,現在我們的大飛機也出來了。
我們這個家具業如何從中國制造轉變到中國智造?我個人感覺,在智能五金這一塊,五智能五金也是家具行業未來發展一個方向,也是我們智能家居的一個引擎,比如說我們實現電動、遙控、感應,甚至APP,在多功能的基礎上,比如說多功能化,智能五金,反過來是平常看不到另外一面。還有功能收納五金。
針對于我們中國制造如何轉變成中國智造,我們中國家具五金發展現狀,我站在中國家具五金這個行業角度發表一下我的看法,培育一下自己的民族品牌,因為現在德國與日本,我覺得是全世界,原來是做高鐵最早的,但是現在中國的高鐵技術是全世界最牛的,在高鐵產品已經出口到全世界,同樣中國與德國、意大利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現在中國家具業開始慢慢悠自己的強勢品牌,比如說歐派、索非亞等等,這些企業全國應該有好幾十家,以后更多的是民族品牌。但是我覺得在中國家具五金這一塊,行業發展已經有二十多年以上的歷史,我們在市場上真正有影響力的品牌不超過十家,以我在家具行業從事十幾年的經驗分析,國外進口品牌的第一品牌進入中國的時候,我銷售過,國外板材的第一品牌進入中國的時候,我也銷售過。現在我就銷售中國的五金,所以說我對中國五金行業是非常有感觸。
注重工匠精神,以人為本。
中國家具五金行業痛點在哪里?比如說我們現在中國五金行業,我們缺少一個工匠精神,因為我2006年去過德國,參加過一些德國做五金比較老品牌的,有上百年歷史的這些五金企業,他們的工匠精神真的是非常非常好,做五金,一個模具是非常講究的,比如說像一般的企業,打造一個模具,可能一個月,半個月就給到你,現在針對工匠精神來說,用三個月,甚至半年,用人工去磨一個模具,把電腦的精度更精,這就是我們的工匠精神,所以我覺得中國五金發展,我們這個行業的工匠精神。
中國五金行業缺少創新精神,為什么我們給機會進口五金,五金品牌為什么能進來?就是因為我們有些東西是拷貝,自己沒有創新精神,十年前我們給了進口五金一個機會,現在我們怎么在進口五金的基礎上,結合工匠精神創新我們的產品。
中國五金行業缺少品牌意識。很多消費者都是盲目的,都是經過外面的經銷商的引導,進口品牌都是好的,其實都沒有真正了解過中國五金行業現在工業發展也很厲害,工業水平也上來了,品質也上來了,所以以后我覺得我們中國五金行業在品牌意識上要引導消費者,其實中國制造現在是越來越厲害了。
中國五金行業,我覺得缺少服務意識,消費者買了東西,我們又教會消費者怎么使用和感覺這個五金,教會消費者分辨什么樣的五金是最好的。
另外,我覺得中國五金行業還缺少市場培育。市場培育就是說這個品牌到市場上,我們怎么讓消費者感知到這個品牌會在什么時候有影響力,所以我覺得接下來我們作為五金行業,就像開便利店一樣,就像形象一樣,讓消費者知道中國五金也不錯。
所以我覺得中國五金痛點是缺少工匠精神、缺少創新精神、缺少品牌意識、缺少市場培育。
來源:中華建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