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內家居行業面臨全屋定制野蠻生長、環保政策愈發嚴格等問題,使家居企業不得不轉型。有的傳統成品家居企業轉型為定制家居企業;有的企業朝”一站式服務”的大家居進軍;有的企業凱歌高奏;有的企業黯然退場。
1、家具環保新規實施
2017年2月1日,《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家具》正式實施。與此前執行的標準相比,新版標準增加了對皮革和人造革原材料的要求,增加對生產過程中廢物回收、處理的要求,調整了對溶劑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質限量的要求,并增加對產品中可遷移元素和鄰苯二甲酸酯的限量要求。
新標準的頒布和實施不僅僅影響到家具行業,對油漆涂料也提出了新要求,它提高了家具原材料以及漆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從產品源頭上提高安全標準。加上2016年10月10日,史上最嚴苛家具標準——《家具成品及原輔材料中有害物質限量》頒布,以及即將于2018年1月1日實行的《環境保護稅法》,都意味著家具企業今后算“經濟賬”之前,先要算好“環保賬”。
2、首屆中國家居制造大會
2017年8月10日,首屆中國家居制造大會在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此次家居制造大會廣邀全產業鏈的從業者參與會議,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戰略部署,加速家居行業由傳統產業向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轉型升級,推動行業創新驅動。
借由本次大會,中國家居正式集體吹響了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號角,向中國制造2025踏出了家居業的前進最強音。智能制造、機器代人、大數據、云計算,這些高科技元素將改造家具業這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
3、知名傳統成品家具展上首次出現定制家居展
8月11日-14日,首屆定制家居展在東莞厚街舉行,共70多家企業參展。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展會是行業首個完整意義上的家居定制展會,作為名家具展的姊妹展,它的舉辦,向行業發出強烈的信號:“定制”正由小眾成為主流。
業內人士認為,定制家具自2000年進入國內市場以來發展迅速,在消費升級、個性化需求凸顯、房屋空間利用需求提升等因素影響下,定制家具的成長性將持續增強。據測算,到2020年,定制家具行業產值將達3500億元左右,三年平均增長率超過16%。
4、一般工作室發文《原創已死》
“原創已死”,9月6日,一般工作室老板沈文蛟在公眾號上發表一篇文章,帶著一點決絕的意味,控訴原創設計產品NUDE衣帽架被抄襲至銷售困境,引發行業熱議。這次事件讓大眾再次審視家居業的“怪”現象:電商平臺涉嫌抄襲、盜用原創專利成風;原創家具設計工作室生存不易;原創家具設計工作室的產品設計能力與供貨能力、售后服務能力發展失衡;電商平臺的監管失責問題。
5、多輪融資的多彩飾家“消失”
2017年下半年,“整裝”概念火得一塌糊涂。然而短命的也不少。多彩飾家2014年10月,完成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2015年2月,完成千萬元Pre-A輪融資;2015年9月,完成1.5億元B輪融資;2016年8月,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兩年時間完成4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紐信創投、同渡資本、廣聯達、創新工場、麥星投資、啟賦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
這家備受矚目的“整裝”企業,今年6月還拿到了最后一筆(第5輪)上億元的融資,11月卻被曝玩起了“消失”:華北倉儲中心成了廢墟,300多家門店閉館,員工組建維權群。加上此前最早做699元整裝套餐后來運轉不了的“愛空間”,以及實創成都分公司突然關門事件,讓這個烈火烹油的領域充滿著轉瞬即逝的危機陰霾。“整體家裝是蛋糕還是個坑?”這將留給時間去驗證。
6、宜家再次召回“奪命抽屜柜”,但不包含中國
繼2016年,宜家出售的馬爾姆抽屜柜曾因連續“奪命”而引發世界范圍內的召回,今年11月,宜家再次宣布召回1730萬件抽屜柜,包括高于60公分的兒童用抽屜柜以及高于75公分的成人用抽屜柜,但是不包括中國市場的商品。宜家一位區域負責人稱,受影響的消費者可持續尋求上墻配件、上墻安裝等服務,但該款產品不停產。
宜家公司之所以如此霸氣,甚至對中國市場實施與歐美等不同的商品召回標準,就是因為“這些抽屜柜符合中國柜類穩定性標準,符合中國的監管要求”。這對國內相關標準制定及監管部門提出了要求:一方面是國內商品的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要與時俱進,另一方面最為重要的是國內有關保護消費者的法律法規要健全完善。
7、“消費返現”騙局
“購家具返全款”。2017年,家居“返現”平臺屢屢出現。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南端的會理縣,出現一起“購家具返全款”糾紛,商家號稱每月返還345元到期家具白送,最近資金鏈條斷裂老板跑路,多人上當被騙50多萬元。在這種新型的“消費返現”騙局中,商家常用的“套現”手段是:產品售賣價格畸高,遠高于市面上正常的價格。
比如“一件家具售價幾百元,在商家那里就翻3倍出售”。不過,雖然價格高,卻吸引了不少人來購買,誘人之處就在于商家“消費返現”的規則:在一定的時間內逐步退還現金,直到全款退完,或者轉化同等價格的積分,消費者可用積分繼續購買產品,等于“不花錢”買家具。但這么誘人的收益承諾只是“空頭支票”,剛開始商家能利用下一個人的資金補給上一個人,來博取消費者的信任,但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后,這一條脆弱的“龐氏詐騙”鏈便再也維持不下去,商家卷款跑路。
8、TDI價格暴漲超40000元/噸
7月中旬開始,國內TDI價格漲到27000元/噸,海綿環比上漲20.54%。在10月上旬,TDI價格超過40000元/噸,2017年TDI價格可謂連續暴漲。TDI全稱Toluene-2,4-diisocyanate,甲苯二異氰酸酯的英文縮寫,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這個化工原料頗為陌生,但它的化工產物——海綿,卻是大家日常接觸的東西。
TDI除了合成海綿外,還用于生產聚氨酯底漆、中涂漆和芳香族聚氨酯面漆,用于家具、木器、工程機械、鋼結構防腐等等涂裝。尤其在家具漆行業應用最為廣泛,用量很大。原材料漲價,給家具制造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成本提升,2017年除了海綿,油漆,刨花板、皮革、五金件、紙箱價格也都上漲不少,家具企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
9、雙11家具成交額前十中,八家為線下實體品牌
在住宅家具領域,今年雙十一成交額排名前三甲為林氏木業、全友家居和顧家家居,與2016年保持一致。其中,林氏木業第5年連續排名第一,全網銷售排名第九,總成交額突破6億,第9名的華日家居天貓銷售達1.28億。
住宅家具類前10榜單中,實體制造企業大放異彩,除林氏木業和衛詩理外,有8家為線下實體起家品牌。這說明電商戰場逐漸被品牌企業控制,實體企業品牌占據越來越多的優勢,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新零售”趨勢已逐步成為現實。
2017年,家具行業發生了很多影響深遠的大事,其中商機與風險并存。
2017年,有的企業凱歌高奏,有的企業黯然退場。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家具行業的知識化、專業化色彩越來越濃。機會主義者的“機會”越來越少。
2018年,家具人,且行且珍惜吧。
來源:中華建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