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探究
陷入尷尬期利益被觸碰
戰爭的背后,總會有一個理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你來店里選貨,在網上下單,看著錢從兜里面被別人掏走,客戶被別人搶走誰能高興,這才是矛盾的焦點。”本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居賣場市場部經理表示,都是靠渠道流量吃飯的,雙方根本的沖突在于利益分配,雖然吉林省在這次抵制中反應得不算明顯,但從業者還是關心這件事,畢竟是行業內的“大事”。
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經營成本過高、擴張過快、家居電商挑戰傳統賣場模式都使傳統家居賣場陷入尷尬期,2012年公開資料顯示,僅一年時間全國就有10余家知名家居賣場倒閉關門就是很好例證。
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中國建材流通協會的數據進一步佐證了盈利下降的事實,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具家居賣場全年銷售額為12467億元,同比下降2.46%,而2013年1~3月累計銷售額為2136億元,同比下降2.43%。
“傳統實體店面的核心利益被觸碰了,這是這些商家不能接受的。”艾媒咨詢CEO張毅告訴記者,在標準化商品越來越成熟的時候,傳統家居賣場所能夠提供的商品,網上基本都能找到,這在一定程度上顛覆原有家居賣場模式,而擠出價格水分,搶食實體店流量,家居電商正在向市場各個角落滲透。也是傳統商家不能接受的,繞開商場內支付,直接選擇線上支付,這對于家居賣場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挑戰。
■未來猜想
傳統賣場進場門檻或降低
天貓的家居O2O計劃,雖然沒有如愿搭上消費拉動力十足的“雙11”購物快車,計劃叫停,是否意味著今后傳統家居賣場與電商 之間不會爆發新的戰斗,外界盛傳的賣場與電商聯手,重新利益再分配是否有可能?對于家居行業的未來,業內人士和專家有著不同的猜想和思考。
賣場與電商聯手可能性微乎其微
“這肯定不會是最后一次,單純抵制不是長久之計,有家居業務的電商,不光只有天貓一家,所有的電商都看到這塊肥肉,家居行業利潤豐厚,電商一直希望能進入該行業分羹。”張毅說,可以預見未來家居行業要經歷陣痛,讓利于民或許是短期解藥。另外,賣場與電商聯手合作方式不是沒有可能,但這種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原因有二,首先天貓等電商仰仗的就是自己的流量,傳統實體賣家在這一方面沒有優勢,因此也就沒有合作理由。其次,利益再分配,傳統家居賣場也不會貿然選擇合作,因為他們自身也擁有線上O2O平臺,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賣家誰也不會因為小利,共享其全套資源,那樣做就是顛覆傳統盈利模式。
電商賣家居是趨勢
有人說,由于受到物流配送、營銷渠道、售后服務等因素的制約,即便有了用戶體驗,電商做家居只能曇花一現。但在吉林省家具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傅文光看來,如此認為肯定是有偏差的。“很多會員在閑聊時都會感受到潛在危機,電商賣家居是一種趨勢。”他認為,物流配送、營銷渠道、售后服務等因素的制約這都不是必要條件,市場配套銜接就是一個過程,當成熟度提高了,自然就成了,商家應當順應消費慣性,準確把握消費者心態,順應市場,打破傳統滯后經營模式,這才是聰明之舉。
實體零售店借鑒電影院模式
記者了解到,阿里巴巴、京東等諸多電商,目前已開啟龐大的物流合作或自建計劃,業內預測,這是加強成本和效率的管控釋放的信號,是對實體店一種挑戰。對于家居行業未來之路,《2013~2017年中國家居建材流通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就指出,除了探索更加合理的O2O模式,實體零售店還要借鑒電影院的模式,在服務升級、體現差異化上下好功夫。而在國內也有一種聲音,賣場模式下的商戶,無法與網店對抗并不是沒有膽量,而是中間費所累,所以無法放下身段。
線上線下競爭后合作將是一種趨勢
實體店對電商的恐懼與排斥,實際上所呈現出的是實體商家經營模式上的癥結。網絡購物是一個潮流,包括天貓在內的電商其實沒有輸,而是在等待市場反饋。線上與線下未來的競爭后的合作也將是一種趨勢。傳統實體店具備提貨和體驗功能,這其實就是O2O模式一部分,來看實體店面,家居賣場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必然是超值服務,價格則是線上部分的優勢。他預測,未來傳統賣場在經營模式上將會發生改變,高租金降低,銷售額扣點額度固定,降低進場門檻等措施,或是最直接手段。